安踏,除了安踏主品牌以外,在多品牌战略下,安踏在中国拥有经营权的国际品牌众多,包括运动时尚品牌FILA、韩国户外品牌Kolon、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冬季运动品牌Descente、童装品牌Kingkow,以及去年收购的Amer Sports等。
报告期内,安踏2019年主品牌营收174.5亿元,贡献安踏总营收的51.4%,同比增长21.8%。
目前,安踏与FILA依然是集团内绝对的两大主品牌,两者占据总营收的比重接近95%。
除此之外,创立于日本的高端冬季运动品牌迪桑特(Descente),是集团矩阵中的另一主要增长点。
4年多的时间,迪桑特(中国)的门店从1家到130多家,年营收从0做到接近10亿,商业上的成功也让迪桑特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伴随着知名度提升,口碑也日渐走高。从安踏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迪桑特最有可能成为“下一匹黑马”:尽管门店总数只有一百余家,迪桑特去年在中国大陆市场零售销售近10亿。
究竟是什么因素让迪桑特在中国发展如此迅猛?
究其背后原因,则是迪桑特从产品策略到渠道逻辑的“独特”布局。
抢占中高端核心商圈,注重线下门店消费体验
从线下来看,迪桑特2019年在中国新开了50家左右的门店,这个扩张速度要低于外界预期。高端消费者的购物特征决定了迪桑特的门店选址策略。迪桑特门店布局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会根据目标消费者特点确定入驻商场和楼层位置。
如果说80后消费者对创新的要求是标准化的干净、整洁、舒服,那么Z世代对创新的要求更多的是颠覆、打破和自我,迪桑特的创新也正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认知来改写“游戏规则”。
对于这次三里屯新开DESCENTE BLANC概念零售空间,迪桑特也做了独特设计。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这家店面积295平米,店内集展示、仓储、活动空间于一体。
门店充分利用层高,采用立体式陈列方式,配备65个移动升降陈列系统,将传统隐藏的仓储空间置于天花板位置,不再另外设仓储空间。此外,门店还配备14个在中国首创的可横向移动的储存柜,不用的时候可以全部推到一边,给店内留出一片空地,可以举办小型活动。
当然这样的创新陈列与迪桑特顾客群体特征关系重大,根据迪桑特方面透露,海归、金融投行和创业者是迪桑特主要消费群体,这部分顾客特征很明显:追求健康的运动生活、关注品牌、产品是不是真正的高品质价值以及追求差异性、喜欢与众不同。
迪桑特典型着装场景之一就是——在机场或者商业场合穿一身迪桑特衣服,拎LV包包,穿奢侈品鞋子,这让迪桑特在渠道选择上更加偏重一二线城市的高端购物中心和百货。
85年积累,打造高端户外运动品牌
迪桑特1935年在日本大阪创立,距今已有85年的历史,前身是石本男装零售店。1954年,创始人石本他家男(Takeo Ishimoto)邀请了日本第一位专业滑雪选手Kazuyoshi Nishimura成为品牌顾问,并借此推出了专业滑雪服系列,这是品牌与冰雪的最初结缘。
展开全文
1961年,石本他家男注册了迪桑特DESCENT商标,自此之后,品牌的定位从泛男装转变为高端专业运动品牌。
DESCENTE取自法语词汇,意为“滑降”。品牌LOGO的三个箭头分别代表的是滑雪运动中的三个重要技巧——“高速直线滑行”、“穿越”和“侧滑”。
迪桑特的滑雪服以专业闻名,一些滑雪服的创新设计一度引领潮流,甚至为后世滑雪服的标准奠定了基调。1970-80年代,迪桑特为美国速滑队提供比赛服,帮助埃里克·海登(Eric Heiden)在1980年冬奥会获得速滑“五冠王”。目前,迪桑特已经是瑞士、西班牙、加拿大、德国等众多欧美冰雪国家队的装备赞助商,其中和瑞士国家高山滑雪队已经合作超过40年。
滑雪之外,迪桑特还在不断拓展品牌的专业领域,延伸到骑行、综训、跑步以及高尔夫。最著名的合作是与英国、瑞士和美国的铁人三项队。铁人三项奥运冠军Nicola Spirig、世界冠军Jesse Thomas都是迪桑特赞助的专业运动员。
迪桑特面向普通大众的日常服饰也主打高端、科技和专业。例如2008年诞生的“水沢羽绒服”,秉承全地形系列「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设计理念,摈弃所有非必要元素,该系列蕴含多重尖端技术,可以说代表了品牌多年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无缝热粘合工艺、Dualzip三明治通风拉面系统、PARAHOOD降落伞帽、Block Fit Adjuster颗粒调节扣等这类技术投入,让迪桑特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一直都处于中高级别。
搭建会员系统,紧抓高净值用户
如果说通过产品力打造品牌力是迪桑特一步妙棋,社群建设也至关重要,这是迪桑特与消费者最主要的连接方式,通过新会员发展计划,迪桑特用低成本建立起自己的忠实消费群体。为了做好会员CRM系统,迪桑特打破了品牌界限,和奢侈品、美妆做起了交流,截止目前,迪桑特线下会员数量已经近60万,而这部分会员也是迪桑特优质会员。
和传统服饰大量投入广告营销不同,迪桑特的营销主要依靠“圈层文化”,圈层推广对迪桑特发展影响很大。这样的会员忠诚度在迪桑特未来会员增长和裂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群活动也成为链接线上线下的纽带。
迪桑特先后与雪场和滑雪教练、高端健身房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滑雪、瑜伽、综训课等课程触达新用户。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迪桑特也快速响应,开启超过200节线上迪桑特健身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会员直接交流。社群是长期需要深耕的项目,短期看不到直接的生意回报,但是对于建立品牌跟消费者的直接的联系,还是非常重要。
数字化时代,“一夜爆红”都显得太慢了。放在服饰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何快速实现从0到100甚至成为品牌的最终追求。这就让像迪桑特这样耐心打磨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的品牌变得“凤毛麟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举扩张的背后产品专业性依然是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特别是放在体育行业来说,至于未来迪桑特能不能创造在中国市场的传奇,时间会给出答案。迪桑特要做的就是更加“完善”产业链。
运动服饰市场约3000亿,近年复合增长超过童装,接近20%,是增长最快的服装行业细分品类。其他服饰类上市公司在2019年基本都面临消费迭代的冲击,收入、利润增速放缓甚至明显下滑,而运动服饰品牌则全品类、全渠道高速增长。产品升级、品牌高端化都是重要原因,更底层的驱动力则是国家对运动的重视、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相应的跑步、健身、骑行、游泳、冰雪运动等各类运动人口基数的迅速提升,因此运动服饰长期依然有良好的增长态势。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