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正专注工作,手机突然响起,满心期待是重要消息,结果一接起,传来的却是房产推销、贷款办理或是莫名其妙的广告推销,好心情瞬间被破坏。在信息时代,骚扰电话已成不少人的日常困扰,不仅干扰生活节奏,还可能带来隐私泄露风险。
常见类型
推销类:涵盖房产、金融、教育培训、保险等行业,话术通常以 “优惠活动”“限时折扣” 等吸引你。诈骗类:伪装成公检法、银行客服等,编造各种理由骗你转账,手段层出不穷。恶意骚扰类:半夜来电,接通后对方沉默或发出怪异声音,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频繁的骚扰电话干扰正常生活,让人焦虑烦躁。诈骗类骚扰电话更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恶意骚扰还会威胁人身安全。
技术手段:巧用手机和软件功能
手机自带拦截:苹果手机可在 “设置”-“电话”-“来电阻止与身份识别” 中开启相关功能;安卓手机路径类似,在电话设置里找到 “骚扰拦截”,添加黑名单号码、设置拦截规则。第三方软件:“360 手机卫士” 能精准识别拦截骚扰电话,有智能拦截、标记陌生号码等功能;“腾讯手机管家” 也不错,依托庞大数据库,有效拦截各类骚扰电话。运营商服务:开启专属防护盾
中国移动:“高频骚扰电话防护” 服务,发送 “KTFSR” 到 10086 即可开通,还能通过微信公众号个性化设置拦截类型。中国联通:“联通来电管家”,免费开通,可设置拦截规则,对高频骚扰电话进行拦截提醒。中国电信:“天翼防骚扰”,微信公众号开通,支持自定义拦截模式。投诉举报:让骚扰者付出代价
工信部 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官网或 APP 均可举报,需提供骚扰电话号码、通话时间等详细信息。向运营商投诉:拨打客服电话反映,运营商会调查处理。报警:遇到诈骗、恶意骚扰等严重情况,及时报警,提供通话记录等证据。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必要时可咨询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防范骚扰电话的 “长期攻略”
保护个人信息:从源头减少风险
谨慎填写表单:非必要不随意在不明网站、APP 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使用加密网络:公共网络环境下,尽量使用 VPN 等加密网络,防止信息被窃取。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防范意识
陌生号码谨慎接听:不确定的号码先不接,若对方有急事会再次拨打。不轻易透露信息:电话中涉及转账、验证码等信息,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共同行动,向骚扰电话说 “不”
骚扰电话问题需大家共同应对。掌握应对防范方法,提高警惕,及时举报,让骚扰者无处遁形,营造清朗通信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